上周六举办的 Infra Meetup No.70,我们换了一个开阔些的场地——嗯,没看错,是我司的一间办公室,然而掏空了房间里的椅子沙发,还是不够坐。
爆满的原因当然是我司 CEO 刘奇的**「重磅分享」**:刘奇分享了受威斯康辛的论文启发的 TiDB 下一代存储引擎的设计考量及实践,以及**「关门福利」**——非常强悍的测试结果,以下是现场视频 & 文字回顾,enjoy!
视频 | Infra Meetup No.70:CEO 解读 TiDB 下一代存储引擎
我司 CEO 刘奇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新的磁盘进化发展趋势,如何做软硬件协同设计,以及硬件的发展对数据库系统架构的影响。
存储引擎是数据库的核心组件之一,目前 TiDB 使用 LSM-Tree 作为底层的存储引擎,其良好的顺序写入特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。然而 LSM-Tree 模型本身也不是尽善尽美,其中较为突出的缺点是写放大比较严重。该问题也吸引了不少学者的研究,也有不少改进论文出现。来自威斯康辛的论文 WiscKey: Separating Keys from Values in SSD-conscious Storage 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
刘奇接着介绍了新一代存储引擎利用新的硬件特性的方式(比如充分发挥 SSD/NVMe/Optane 的多通道写入对存储引擎的提升),并解读了威斯康辛的论文在这方面的实践——利用多通道的并行能力来弥补 Key-Value 分离带来的开销。这个方法实现简单,效果极佳。TiDB 的新一代存储模型也受到这篇论文的启发。
最后,刘奇分享了 PingCAP 在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,以及对下一代存储引擎设计的具体考量,并展示了正在研发的 TiDB 下一代存储引擎的强悍实测性能。测试结果显示,相比当前的版本,系统整体性能提升了 2-10 倍。